肥西有片“無人農場” 旋耕、插秧、收割、灌溉全部無人化
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:張春雨 分享到 2023-11-16 10:00:36

                    無人機播種、智能灌溉、災害防御、氣象信息精準推送……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,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技術逐漸滲透到農業領域,已經形成了從會種田到“慧”種田的轉變,真正讓農民實現“體面”種田。11月15日,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走進肥西縣豐樂鎮新華村,探訪總面積約2000畝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。記者看到置身于田間的農業氣象自動觀測站,充分感受到科技與農業的完美結合,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智能化、精細化,為安徽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 氣象為數字農業賦能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今年7月,水稻正處于揚花期,有一天上午,肥西農墾運營公司給我打了個電話,準備協調開閘放水?!必S樂鎮副鎮長盛誠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,掛掉電話后,他立刻打開“智慧氣象”APP,顯示未來三天將有大暴雨?!拔亿s緊回電話,對方說合肥只有小雨,雨量不夠?!甭犕陮Ψ降慕忉?,盛誠接著說,如今氣象監測可以精確到一公里之內,從數據來看,降雨量不僅足夠且還需進行排水?!叭绻麤]有氣象數據的支撐,提前開閘放水,今年一年的收成恐怕就白費了?!睋私?,智慧農田通過實時監測和分析農田環境數據,實現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精準管理。而氣象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影響因素,盛誠認為,其數據的獲取和分析對于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站在肥西縣豐樂鎮“小田變大田”示范區,記者看到了一套完整的氣象監測系統。這個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氣溫、風向、風速、雨量、濕度、氣壓等氣象參數,并通過數據分析,為農田灌溉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等提供科學依據?!巴ㄟ^對氣象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,我們可以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,提前做好農業生產的準備工作?!爆F場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,“比如,我們可以通過預測未來的降雨量,提前調整農田的灌溉計劃,既節約了水資源,又保證了農作物的生長需求?!倍鴼庀髷祿膽貌粌H僅局限于此,記者了解到,通過與包括土壤數據、作物生長等農業數據的融合,氣象數據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全面、精準的決策支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  “無人農場”實現“云”種田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示范區以前分布的有300多個自然田塊,通過整合,變成了96塊十幾畝以上的標準田塊。其中260畝實現了‘無人農場’,在家里就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來從事田間作業?!必S樂鎮黨委書記吳麗君介紹,數字農業和智慧氣象服務融合的示范基地是通過布設智能設備,利用5G網絡、衛星遙感和北斗定位技術,可實現旋耕、插秧、收割、灌溉的無人化?!斑@些無人化作業與天氣密不可分,非常感謝氣象部門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持,為我們數字農業各類解決方案提供了量身定做的全流程氣象服務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以智慧灌溉為例,當接到水稻的高溫熱害預警或者灌溉指數農用天氣預報信息時,就可以啟動這個泵站。記者來到智能泵房前,門前張貼著“智慧農業調度”的介紹,屋后則是一片壯觀的稻田。據悉,利用管道灌溉自動控制系統,通過電腦或手機的操作,結合農業氣象信息控制整個無人農場區的灌溉作業,既有效滿足水稻生長最優水分需求,又大大節省人力成本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如今,我們這塊農田里已看不到人頭攢動的場景,利用智能化管控平臺就能調度智能農機進行稻子播種、噴藥和收割?!笔⒄\告訴記者,這些在一定程度讓農民脫離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的困境,有效避免了惡劣天氣引起的農業災害,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,形成了從會種田到“慧”種田的轉變。(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 通訊員 孫毅博 文/攝) 

                    聲明:
                   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、圖片,版權均屬安徽商報、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;已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“來源: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”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